prev next

贝博网页登录版.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

发布时间:2024-02-11 08:21:29 来源:ballBET贝博BB艾弗森 作者:贝博艾弗森体育网页版
  • 咨询热线:0754-89933008
  • 产品详情

贝博网页登录版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工具书时代”,或者说“泛工具书时代”。这里的“大”和“泛”,一方面是指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寻找资料,另一方面是指在这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工具书的概念已经大大丰富和拓展了,我们可以线上线下一条龙,查找工具书;可以有意识地把那些检索到的、一般人不认为是工具书的参考资料尽可能搜罗起来,互相参照,使之形成互文,形成语义网络,彼此加以印证加以解释,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方便有效。

  时代在变,我们现在的读书环境和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工具书使用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们今天需要查找一个词条,往往更习惯上百度去查,顺着线索多次查找反复核对,最后选择自己比较认同的解释,甚至还要综合归纳,整合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上有一篇课文《幻想是美丽的》,文中有两句话:“无形的、难以接近的、可以说是神秘的世界,和有形的、对我们来说普通的世界并行。在柏拉图的洞穴里,我们看不到什么东西,但看到了它的阴影,阴影的大小和形状教育我们尊重事物本身和外界的东西。”

  第二句中“柏拉图的洞穴”是什么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都查不到,可用关键词查百度的话,会跳出大量的页面,筛选整合,不难弄清楚它的原意和在本文中的含义。原来它出自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寓言”。大意是:一群囚犯生活在洞穴中,手脚被捆住,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前面是一堵墙,身后燃烧着一堆火,他们在墙上看到自己和事物的影子,认为这些影子是真实的。后来有人爬出了洞穴,才发现了真正真实的世界。柏拉图用这个寓言想要说明:要抛弃虚假的影子,走出愚昧的洞穴,寻找并理解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理解这个洋典故的含义,再来看下文,豁然贯通,一下子就理解了。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有一章叫“无讼”。什么是“无讼”?查《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都查不到,可是百度百科上能查到。它告诉我们:“无讼”出自《论语·颜渊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审理案件,我跟别人差不多(没什么高明之处),一定要让案件不发生。网上词条中还解释了“无讼现象”:“古代中国很有影响的法律诉讼观念,甚至时至今日它还在广大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简言之,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法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的伦理道德来调解协调。”了解了“无讼”的意思,再来看原书,这一章讲的就是乡土社会所特有的用教化的手段来调解纠纷,以维持其礼治秩序。这样标题就帮助你快速把握这一章的中心,理解原文,推动阅读。如果你对网上《论语》原文的解释不大放心,你可以查找比较权威的译本,如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不要怕麻烦,只有自己去查,才能赋予阅读独特的意义,才能构建自己的理解。

  网上查找词条,我的体会,应注意两点:第一,要多查几家解释,货比三家,看哪一家解释相对靠谱些;有时要自己动手整合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释。第二,尽可能找到纸版工具书,最后验证一下,以免误人子弟,出现教学上的硬伤。比如前面提到的“柏拉图的洞穴”,输入关键词,有几千条解释,可这些解释多是复述原文,很庞杂也很烦琐,让人看了不知所从。需要自己核对比较,加工提炼,萃取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工具书”是中文世界约定俗成的说法,英文中没有我们“工具书”的说法。英文中大致对应的说法,除了dictionary(词典),还有referencebook(参考书)、handbook(手册)、toolkit(工具箱)、guide(入门指南)等,也就是“参考书”“资料集”“手册”“指南”。不是那种词条化的、定义式的工具书,而是参考资料,但是与工具书一样,起着寻找、查考、印证的作用,发挥着工具书的作用。

  《乡土中国》中有一章叫“无为”,论证分析了乡土社会采用的是“无为”以及为什么采用无为。麻烦在于作者并没有正面解释什么是“无为”,给阅读造成障碍。后来我读了陈心想先生《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这是一本非常棒的解读费先生《乡土中国》的参考书。在这本书中,作者如是解释:无为的另一个名号叫“休养生息”。“无为”就是上面的权力不干预下面百姓的生活,理想境界是:“帝力于我何有哉!”皇帝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井水不犯河水,两不相扰。书中为佐证自己的观点,还引用胡适的话解释“无为”:就是上级放权给下级,不要干涉下级的实际活动,上级要关心的是政策方向的大事。当然,这只是陈心想先生一家之言,但对我和学生阅读此书,起到很好的解释、引导作用。它是参考书,一定程度上,又是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原作。

  我很喜欢苏东坡晚年写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觉得一下子把苏东坡坎坷的一生拎起来了,每次讲苏东坡《赤壁赋》这篇课文时,我都会引用提到它。但老实说,我对这首诗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仅仅停留在一般字面上。后来我读了王水照、崔铭写的《苏轼传》,借助本书上的解读,我对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原来诗的前两句都用了典故,第一句“心似已灰之木”用了《庄子·齐物论》的典故,是形容离形去智、物我两忘、妙悟自然天真的人生境界;第二句“身如不系之舟”用了《庄子·列御寇》的典故,意思是自由自适的心境,犹如虚舟漂行,一任自然,永不停止。如果说我原先的理解仅仅是一种哀伤的叹息和悲鸣,那么后来看了《苏轼传》的解读,则读出了这位智者旷达的心胸和境界。有了检索、链接和核查的能力,就可以从“一点通”到“点点通”,最后“一通百通”,极大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品味读书之乐。这种以参考书作为辅助手段帮助阅读的“工具意识”,是阅读中的高阶能力,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注意两个身份的融合。我们既是语文教师,也是普通读者。作为普通读者,我们生活中的阅读,往往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是连滚带爬,囫囵吞枣,享受阅读的快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一天到晚捧着工具书。但我们又是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意识和习惯。养成习惯靠什么?靠的是言传身教,靠的是示范和引领。因此你不能只是一个读者,而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读者。平时你要有意识地自我训练,养成依赖工具书、热爱工具书、亲近工具书、熟悉工具书的习惯,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通过工具书的使用让阅读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技能和快乐,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

  其次,注意两种读法的顺序。我们读书第一遍往往是观其大略式的,一气呵成,追求大框架,追求整体理解,遇到疑难词句,我们一般不会马上停下来去查工具书,而是先根据上下文加以猜测和推断。这种依据上下文“随文释义”的猜测推断能力,是一个人阅读的重要能力。初读时没有必要老是停下来查找工具书,不然的话,阅读的流畅感就会被破坏,阅读的整体感就会崩溃,就读不完一本书。第二遍第三遍读的时候,你可以根据需要找到关键的章节段落,选出那些实在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查找探究一番。阅读中,我们要把握先整体通读后局部细读这两种读法的顺序。

  有学生阅读赵越胜《燃灯者》中周辅成先生讲解古希腊哲学的部分,在“米利都学派”“早期朴素唯物论思想”“阿那克西曼德”等专用术语下画线,一个个查找并抄在书页旁。一边查一边叹息,说工程量太大。我告诉学生,第一遍读时,没有必要像这样一个词一个词“硬抠”,而应该整体理解。整体理解的话,这里意思就是“辅成先生给我古希腊哲学的启蒙”。有了整体理解,如觉得这个局部片段很重要,非弄透不可,再查也不迟。

  陈从周先生的《说园》是一本好书,介绍了中国园林的特色以及欣赏时应注意的关键之处。书上有一段话:“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限,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画家语),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书家语)。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复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最后一句“消息”是什么意思?查《古代汉语词典》有4个义项:一曰是消长、生灭、荣枯;二曰调息、将养;三曰消息、音讯;四曰停止。均不吻合。揣摩上文语境,上文说“宽处可容走马”,宽的地方更宽,“密处难以藏针”,密的地方更密。颐和园既有昆明湖,烟波浩渺,大的地方显得更大;又有谐趣园,深居山间,紧凑的地方更紧凑。中国古代的园林非常强调寓变化于统一之中,这是我们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原则。由此可推断“消息”大致是“奥妙”“变化之妙”之类的意思。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自己推断,随文释义,是文本解读能力的关键。

  再其次,注意两种态度的统一。在工具书的教学和使用中,很多老师过分强调词典中的静态义项,恪守拘泥静态义项,把它当作唯一的标准答案,把查找工具书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代名词,似乎工具书的使用就是查个词语,正正读音,辨辨字形。其实工具书的使用大有学问,可以帮助我们开展许多有价值有深度的读写活动,丰富阅读。

  我带学生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就变了个法子,不是简单讨论一下,写一个读后感什么的,而是让学生读完书,编《动物农场小词典》。我们知道《动物农场》是一部寓言,塑造了许多动物形象。我让学生用撰写词条的方式介绍这些文学形象。如老少校:“一头得过奖的白色大公猪。年过十二的长寿老者。仪表堂堂,在动物农场声望极高,是动物们的先知和精神领袖。”把一个个文学形象缩写成词条,用撰写词条的方式概括整本书的基本内容。通过这样的有意义的学习,赋予工具书使用更多高阶思维的内涵,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工具书,让他们成为真正的阅读者、学习者和创造者。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倡导工具书使用中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工具书的敬畏之心,放弃工具书使用的基本常规和常识。由于今天我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很容易产生对工具书的轻慢态度,滋生轻浮、夸饰、不严谨的学风。而工具书的使用是一项包含着意志品质在内的基础技能,关乎严谨求真的学风态度。看似简单,常常不容易真正做好。因此应该在创新和守正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既注意工具书使用方法上的拓展与创新,又不忘态度上的严谨与求真,做到创新而不拘泥,严谨而不刻板,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读者。

0754-836308890754-83630889
公司邮箱info@rhlcd.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